第五章 夜火

萧茶巷,文泰一边清扫院中低洼处的积水,一边看着焦黑如墨的铺子连连叹息。

  文舒则搬了个小方凳子坐在井边,将从厨房搬出来的所有锅碗瓢盆一一清洗,同时心中计算此次损失的东西和重新添置所需的银钱。

  这时,屋外突然有人喊她,“文舒,文舒。”

  这声音熟悉至极,文舒不用看就知道是谁,漫不经心的招呼:“进来吧,我爹不在。”

  院外站着的瘦高男子闻言似乎有些不放心,探头朝内张望了好一会,见文泰真不在内,这才松了口气,踏进门来。

  “你怎么过来了?你家忙完了?”

  “我爹娘和哥嫂还在忙,我娘让我出来买东西。”

  “那你不去买,到我这来干什么?”

  虎子瞅瞅四周,压低声道:“有件事跟你说,你是不是在外头惹什么人了?”

  “瞎说什么!我能惹什么事!”文舒瞪了他一眼。

  虎子撇了撇嘴,不信的看着她:“你可别瞒我,刚才威远侯府的人都找过来了。”

  旋即,便把威远侯府下人找他的事一五一十的说了。

  文舒听后十分奇怪,她又不认识威远侯府的人,威远侯府的人打听她做什么,

  对了!昨天听那些丫环说,那位陆少卿似乎就来自侯府......

  莫非就是这个威远侯府?

  应该是了,否则她再不认识其它侯府之人,只是那位陆少卿为何要派人打听她的住处呢?

  若说酬谢,昨日王御史已经替他给过赏银,按说此事已了....

  想了片刻,委实想不出什么头绪,她便干脆丢开,回房继续温书了。只是这一抬眼,却不期然对上了床头桌案上的铁盒子,不由顿了一下。

  下一刻,她脚步一转,行至床头案前将那奇怪的铁盒子拿了起来。

  铁盒四壁刻映了许多花鸟鱼虫和飞禽走兽,盖面和底座则刻着蓝天白云和高山湖泊,文舒大体看下来只觉得像是一个浓缩的小世界映刻其上。

  这个像极了棺木的东西究竟从何而来?

  若说是去过她家铺子的客人不小心遗失的,似乎可能性不大,不说其上精致的纹理花样不像是平常百姓家能做出来的,就算能做谁又会做这种东西随身携带,不怕招晦气啊!

  手指在铁盒子上摩挲了片刻,看着铁盒上盖与下围之间一道不甚起眼的缝隙,文舒心头一动,暗道:这盒子莫不是还可以打开吧!

  只是这里头会装什么呢?

  好奇之下不禁想推开铁盖看看,只是手伸到一半,又缩了回来。

  不行!这东西不是她家的,她若这般擅自打开了,岂不是窥视他人隐私,夫子说过:“非礼勿视,非礼勿听。”

  犹豫片刻,她想着,算了,还是再等等吧。

  城北发生火灾这么大的事,不出一天肯定整个东京城都知道了,到时不管是谁路经此处不小心遗失了东西,听了这茬,肯定能醒过神来,回头来找。

  若是过去个把月,此物还是无人问津,她再开也不迟。

  打定主意,文舒按耐住自己好奇心,转身回桌案前继续温书了。

  只是这头刚坐下没一会,那头便又听得小院木门吱呀'响了一声,随后她爹气喘吁吁的声音传来:“阿宁,阿宁快来搭把手。”

  闻声,文舒忙搁下书本跑了出去,这一出门,便见她爹肩背手扛的提溜了一大堆东西回来,最显眼的莫过于肩上那七八十斤大面口袋。

  她赶忙上前接过,口中埋怨道:“爹要麦面只管跟米铺说一声就是,他们自会派人送来,何苦这般背了回来,还提溜这么些东西,小心再伤了腰。”

  文泰却是摇摇手:“没事,我心中有数着呢,米铺今日人多,掌柜的说晌午前可能都没空送,我思量着缸里的白面还不够做一顿浇肉面的,就干脆自己背回来了。”

  家里的饭食向来是文舒操持,家里还剩多少面她自然知道,只是这会听到她爹说中午做浇肉面,不由惊呼道:“爹,你买肉啦!”

  文泰笑笑,变戏法似的从右边萝筐里提溜出一条五花肉来,“昨天不是说好了今天买肉嘛。”

  这事文舒自然记得,只是昨夜家中突发横祸,铺子遭了灾,他日重建不知要花多少银子,想起这个,她哪里还敢提吃肉的事,如今再看那肉快有两斤的样子,不禁又心疼道:“这肉是不是买的有些多了,咱们还得留着钱建铺子呢。”

  文泰失笑,拍了拍身上沾的面粉道:“不妨事,省下这两斤肉,咱们也建不成铺子,况且你这个年纪还在长身体,怎么也要吃些好的。”说着上下打量她一下,颇为嫌弃道:“还是瘦了些,怪道来相看的人家都不同意......”言罢,叹息着往井边走去。

  站在原地的文舒,看了眼自己略有些平坦的胸口,只觉得满头黑线........

  这又是哪家的婆娘在她爹面前嚼舌根了,她家虽然不是日日吃肉,但吃的也不算太差,隔三差五也能开一回荤的。

  只是近日她想快些攒钱给她爹把那副护腰买回来,这才谎称了一回路上掉了钱,好昧下些肉钱来,她爹虽然很想再给她些银钱买肉,只是想着她的嫁妆还差一大半,便硬是挭住了那股想吃肉的心。

  反正胸不长这事,真不能怪罪在没吃肉上,按从前李婶的说法,这事说不准是随了她娘。

  只是她娘过世的早,她连她长什么样子都不知道,自然也就无从考证。

  事回当下,看着那一条红白相间的五花肉,文舒虽然心疼银子,但十天半个月没吃肉了,嘴巴也有些馋了,再一想肉买都买回来了又不能退,当下心情一换,高高兴兴的将那袋面粉和肉拎回了厨房。

  文泰洗手的间隙,抬头见闺女轻轻松松的拎着白面口袋回厨房的背影,心下暗自叹气。

  这要是个小子该多好!

  力气大正好可以承他衣钵学做棺材,日后怎么着也是门手艺营生,奈何是个姑娘家,虽说力气大可以防身,但不懂的遮掩,就是坏事了。

  这丫头小时还好,力气也就比一般同龄孩子稍微大些,可谁知随着年岁渐长,这力气愈发的大了起来。如今真要比较,恐怕比他还要强上几分。

  想到这,文泰就是一阵头疼。

  

 新书求收藏,收推荐票。

    阅读小贴士:文中”潜火队“就是宋朝的消防队。

    宋朝由于商业经济高度发达,导致很多人在都城定居工作。

    东京城面积合共五十三平方公里,人口却近百万,其人口密度即使放到现在也是惊人。

    更何况当时房屋低矮,人口及建筑的密集程度可想而知。一旦起火,火势极易蔓延,往往持续一夜都难以扑灭。

    火灾的损失总是惨痛的,宋廷不得不加以重视,制定了一系列管理措施加以防治,首先,成立专门的城市消防队,称之为“潜火队”、通常由军队组成。

    每坊三百步设有军巡铺,在高处修有“望火楼”,专门有人在楼上张望火情。楼下设有“消防站”,内屯百余人的消防队伍和各类救火物品,包括“大小桶,洒子,麻搭,斧锯,梯子,火叉,大索,铁猫儿之类。”

    每当出现火情,专门报火警的快马“望火马”迅速来报,军厢主、三衙军队、开封府潜火队迅速出动救火。

    看了这些,是不是觉得宋朝好先进!

    要想知道宋朝还有哪些先进的地方,请继续关注本书,追求趣味的同时,小古也会顺带科普。

    

  (本章完)